日 | 一 | 二 | 三 | 四 | 五 | 六 |
|
| | | |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14 | 15 | 16 | 17 | 18 | 19 | 20 | 21 | 22 | 23 | 24 | 25 | 26 | 27 | 28 | 29 | 30 | 31 | | | | | | |
|
以前看过一篇介绍新加坡的文章, 作者说他来新加坡后住在一个地方叫"喂死狗"(West coast)的地方.
当时我刚搬家, 家门口正好有个"喂死猫"(West mall). |
记得文学城有一篇,也是说的“喂死狗”。那作者,还以为说的是当地的自助餐呢——让你吃足吃够。。。。
|
那每天乘坐地铁东西线, 不成了"喂死狼"(West line ). 
|
那么东边不就也有“医死狗”、“医死狼”了吗?
踏雪飞鸿
  |
2007-4-18 09:49 | |
有意思, 应该重新翻译一下. 更加容易记忆. 
|
斑竹真有创意 
蝴碟兰
  |
2007-4-18 14:51 | |
以前这里“桥南路” South Bridge Road,曾译成哨美芝路
“桥北路” North Bridge Road 更妙,译成"怒美芝路"
"新桥路" New Bridge Road. 成了纽美芝
Beach Road不叫沙滩路,叫美芝路(今天仍如此称之)
New 被译成“纽”,因此 “Newton”不叫“牛顿”,叫“纽顿”约定成俗啦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,统一地名委员会才把它们统一起来。
踏雪飞鸿
  |
2007-4-18 18:48 | |
里岜峇利路(River Valley Road) - 河谷路
|
哈哈……你们太有才了! 
|
真是长知识啊!
蝴碟兰
  |
2007-4-19 11:03 | |
原帖由 基辛格 于 2007-4-18 21:09 发表
里岜峇利路(River Valley Road) - 河谷路 译成“你爸爸的路”?其实真的蛮有创意的哩
|
“你爸爸的肉”得了。
“Go to River Valley Road"——”狗吐你爸爸的肉“
|
Taman Jurong(达曼裕廊) 不就变成了"他妈的猪笼"?
踏雪飞鸿
  |
2007-4-19 18:56 | |
Balestier Road 马里士他路
大约19世纪三四十年代,一名来自美国,后来被委为美国驻新加坡首任总领事的种植家马里士他(Joseph Balestier),曾在摩绵路与马里士他路之间的地段发展甘蔗种植业。马里士他的种植业并不如理想,最后失败告终。 马里士他于1848年,他太太去世的隔年卖掉甘蔗园回美国。
|
回复 #17 基辛格 的帖子
大佬你好嘢!小弟向你敬礼了!
|
Macritchie(麦里芝)是蓄水池吧?
陌生人
 |
2007-4-23 21:37 | |
|